新闻资讯

“双面”港险:高品质服务与销售误导并存

见仁见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无论是香港保险,还是内地保险,由于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群体,难免会有‘ 屁股决定脑袋’ 的声音。无论哪个市场,都会有高品质的专业服务,也一定会存在销售误导的现象。”12月18日,某保险中介机构资深经纪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如是感慨。

过去十年,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呈现逐年增长态势。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数据显示,2007-2016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分别为52.49亿港元、32.63亿港元、29.69亿港元、43.81亿港元、63.48亿港元、99.18亿港元、148.64亿港元、243.56亿港元、316.44亿港元和726.88亿港元。

究其原因,这与内地居民的保险需求爆发与保险市场的供给不足,以及美元逐渐走强的趋势不无关系。不过,内地居民新造保单保费自今年以来,已经连续3个季度下降。今年第三季度,内地居民新造保单保费录得101.06亿港元,同比去年的188.91亿港元,下降46.5%,“降温”迹象明显。

正如不少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所言,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各有所长,但都不是尽善尽美,无法从单一维度作出评判,既不要“神话”,也不要“妖魔化”,应该扬长避短,结合自身实际,做出合适的家庭保障规划。

香港保险的虚与实

事实上,香港保险的“走红”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迹可循。一位深圳地区保险代理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0年开始,香港保险逐渐“走红”。一方面,内地保险公司限于监管政策、运营成本等原因,保费居高不下,加之销售渠道能力不足,销售人员流动率高,以及职业素养跟不上消费者成长等原因,与香港保险存在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由于内地优质资产缺乏,使得一些高净值人士转向境外寻求资产保值增值的方式,加之中产阶级保险意识逐渐崛起,经济实力日益壮大,也开始转向境外寻求保障产品帮助家庭抵御风险。此外,美元进入强势周期也为香港保险热潮“火上浇油”。上述深圳地区保险代理人续称,“当然,也存在炒作的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保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和资产管理上。同样是投资型产品,香港金融市场健全,投资收益率相对更高,也更为稳定。

具体到操作层面上,北京地区某保险公司代理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更为看好香港保险。她称,“香港保险保障范围更广,投资收益更高,赔付效率更高。”目前,三类香港保险最受欢迎。第一类是储蓄分红险,特色是“演示收益”高,可以实现多币种配置;第二类是重疾险,特色是定价比内地低,保障疾病种类、范围较内地保单更广;第三类是医疗险,主要是高端医疗险,其特色是保障金额高、全球合作医疗机构多、理赔便捷。

不过,前述某保险中介机构资深代理人举例说道,经常听到“香港重疾险价格更有优势,性价比更高”的说法。这种说法在2015年前,即保险费率改革前,的确存在一定道理,但保险费率改革后,内地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不少费率媲美香港保险的产品。例如,针对吸烟人群而言,选择内地保险反而会更为便宜,因为香港重疾险对此需要加费20%-25%,定期寿险加费50%-80%。一些保险代理人拿香港最具性价比的保险与内地最贵的保险比较,得出的结论具有误导之嫌。

这位某保险中介机构资深代理人续称,其实,无论是香港保险,还是内地保险,重疾的保障范围,各家差异不大;轻症的保障范围,各家差异甚大,难以得出结论。在投资收益上,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投资渠道更为多元,但需要注意的是,香港保险未对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能否长期保持高投资收益率。

至于理赔问题,前述某北京地区保险公司代理人表示,一些人担心香港保险理赔繁杂,但实际上香港保险理赔流程比较完善,一般在内地三甲医院开具相关疾病的患病证明邮寄到港即可理赔,无需本人亲自到港,但一定是在投保前如实告知健康状况并申报的情况下,否则保险公司有权拒赔。

一位消费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己购买的内地保险投保4个月出险,30天获得理赔;朋友购买的香港保险投保1年出险,4个月获得理赔。不过,这需要根据具体索赔原因、购买保险时间,以及所选保险公司等多重因素考虑。

重塑长期价值发展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确实存在一些风险,如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需认真阅读保险产品条款等。

例如,在法律方面,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在退保方面,香港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中途退保时,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香港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无具体要求,大多数长期期交保单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很低,前2年甚至为零,客户如果退保将承受较大的损失。

不过,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的确各有所长。朱俊生坦言,香港保险的吸引力背后折射出的是内地保险公司竞争力不足、产品创新和服务都有待加强。近年来,内地监管部门在保险产品定价以及投资和资产管理领域都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保险产品的竞争力。

某保险公司精算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何种更优,见仁见智。不过,内地保险的确有在借鉴香港产品的设计形态,以丰富产品供给。

朱俊生表示,与香港保险相比,内地保险应该重塑关注长期价值成长的发展理念。一直以来,保险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增长与发展的概念,虽然保费收入较快增长,但长期价值的成长性不足。因此,要把建立“好”的市场作为首要目标,致力于规则体系的完善。关注长期价值成长的发展理念是要实现消费者、公司、股东等利益相关方的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成长,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

朱俊生进一步指出,在产品形态方面,要逐渐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要以保障功能为基础,风险管理与财富管理相结合,以养老险和健康险为主导,在税收递延和税前抵扣政策支持下发展业务,建立可持续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并成为国家养老和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投资方面,要与负债端的转型相适应,实现资产与负债的匹配。

相关新闻